張家界:“監管+服務”深度融合 助力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食品產業是關乎民生福祉和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近年來,張家界市市場監管局超越簡單的“管”與“罰”,轉向“監管理念”與“服務意識”的深度融合,在堅持嚴格監管的基礎上,向企業主動提供精準服務,推動行業提質增效,實現跨越式發展。 “事前”教練,服務型監管筑基固本 面對不斷更新的法規標準,市局組織專家開展政策解讀與生產規范培訓,將服務貫穿于企業發展的全過程。在推動莓茶、臘肉、葛根粉等傳統特色產業發展時,實行“申證前移、全程指導”的模式,在企業選址、車間規劃階段就提前介入,提供精準的技術建議,指導企業合理設置功能區間,有效減少了企業因設計不合理而導致的重復投入和資源浪費。這種“一對一”的精準輔導,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合規效率。2021至2025年間,全市新增食品生產企業130家,較2020年增長68.5%,是技術指導服務成效最直接的體現。 “事中”哨兵,智慧化監管預警風險 市局創新打造具有旅游城市特色的監管模式,探索建立了旅游特色食品生產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機制,并在此基礎上,于全省首推食品安全信用監管平臺移動端,實現了“信用+智慧”監管的實踐突破。為了讓信息預警直達企業、發揮實效,該平臺通過“風險分析”“警示信息監測”等模塊,對食品生產企業特別是旅游食品企業的重點風險進行動態監測與直觀展示。這如同為企業安裝了“前瞻雷達”,讓風險信息能夠實時推送、靶向共享,為守護張家界旅游食品的金字招牌提供了有力支撐。 “事后”利盾,賦能型監管掃清路障 針對企業的不同需求,市局提供精準服務,掃清發展障礙。一方面聚焦重大項目建設,提供“項目管家”式服務,確保項目快速投產。在重點打造“一瓶水”特色產業過程中,不僅為農夫山泉桑植項目新生產線的布局與審評提供前置指導,更主動協調解決外部供電線路增容等具體困難,保障項目的4條生產線順利投產,總產能達1.8億元,確保了重大投資不被外部因素延誤。另一方面關注新產品開發,提供“標準顧問”式指導,助力特色產品上市。針對“一條魚”(人工養殖大鯢子二代)等特色資源的深度開發,提前介入,為娃娃魚配制酒、凍干粉等創新產品提供標準解讀和審評路徑指導,幫助企業規避合規風險,成功將特色產品推向市場。 市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堅守安全底線,深化服務內涵,以更務實的舉措、更高效的工作,當好食品產業發展的“引導員”和“服務員”,為全市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食品產業集群,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的市場監管力量。(供稿:張家界市市場監管局 陳紅明)
公安機關備案號:43010302001013